腦部其實是一個非常勤勞的器官,除了白天努力學習外界所給予的訊號,更在晚上睡眠時,整理白天的各項訊息; 這對處在以課業學習為重的學子來說,晚上如何睡得好,才能將學習內容盤點的更好,達到事半功倍的情形。

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,盡可能減少睡眠不穩定問題

而為什麼會有睡眠不穩定的問題出現呢?
可能是在睡前接受到過多的刺激,而刺激包含類似電玩的聲光效果、電影緊張的情節或者小說漫畫中闖蕩武林的精彩故事。

並不是不能讓孩子去接觸這些東西,而是盡可能避免在睡覺前一個小時接觸; 睡眠前,讓生活節奏處於一個相對單調少刺激的狀態,才可以讓孩子能夠睡的更好。

 

光線、溫度的調整,是好眠的關鍵

特別要注意孩子睡眠的環境中,有沒有過多的光刺激存在,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更重視睡眠品質的人,也會去注意房間中溫度的調整;稍微偏低一點的溫度,其實是比較好入睡的。
也有人會透過泡澡或者喝熱牛奶的方式,去促進自己的身體處於散熱狀態,讓身體溫度能夠降到更低。

也在此分享筆者的一個經驗: 如果家中沒辦法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泡澡的,其實泡腳,對於整個身體的降溫其實也是有幫助的。

 

運動有益入眠,但是要選擇正確時間

此外,孩子總有無限的精力!如果白天能夠讓孩子能夠適度釋放精力的話,可以讓孩子晚上的睡眠能夠更加穩定; 所以,一定要安排孩子有好的運動習慣。

但是比較接近睡眠時間的時候,例如晚餐後、睡覺前,這時候其實不太適合做太過於劇烈的運動,也就是會喘到上氣不接下氣,無法正常說話那種程度的運動強度,不但對於睡眠沒有幫助之外,更可能讓孩子的睡眠更加不穩定。

 

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壓力

另外,如果孩子在面對重大事件或者考試的時候,可能會讓身心處於壓力、焦慮等等狀態,這也容易讓這些睡眠問題浮現。
要設法讓孩子去學習如何排解這些壓力以及焦慮的問題,才能夠讓孩子能夠睡眠可以更安穩。

面對壓力的方法其實有非常多種:最簡單的,還是在白天能夠進行運動,也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,去選擇適合他的課外活動等等。

比起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,應該要思考如何睡得更好

傳統上,大家習慣把時間花在課業上才是正途;似乎把時間花在課外活動上就不是一件幫助學習的事情,但其實孩子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在進行學習了。

大家要思考的,應該是如何把這些學習的內容,能夠做更好的整合與歸納。

而大腦抽象思考以及記憶擷取重整的重要時間,其實就是在腦袋放空狀態以及睡眠的時候; 這時候除了能夠固化記憶以外,更有機會出現創意連結。

因此,除了回頭重新規劃學習以外的時間,更要好好思考如何讓這些學習能夠更加有效率; 睡眠睡得更好,應該是重要的一大步驟。